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审视上半年经济发展,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更不能存在过分焦躁心态,而是要小心呵护企稳复苏的态势,从新常态视角认清发展大局,正视困难、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之间的平衡点,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完成好“十二五”收官、谋划好“十三五”规划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目前,“十三五”规划的草案已经完成,特点之一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来部署,同时体现着远近结合以及创新等思路。
★7月22日,工信部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宏观形势稳、工业大省稳、多数行业稳,预期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应该要好于上半年。
★随着沪指站稳4000点,外电认为,在实施了3周前所未有的政府干预后,中国政府终于驯服了世界上最疯狂的股市。
 
7%——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上半年中国GDP增速仍然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通过了进入新常态以来的首次全面压力测试。“经济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召开的部分省区党委负责人座谈会上再次鼓劲打气。坚定信心,下半年各地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总书记对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重大判断和科学分析,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红利,通过拓展新需求,做大新亮点,培育新动能,形成稳增长的强大合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局面。
 
上半年经济呈现十大亮点,存在三个问题
 
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不断加大的下行压力,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出现十大亮点。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主要有“五稳”:一是增长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其中,二季度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二是就业稳。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三是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3%,涨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四是农业稳。夏粮产量达到2821亿斤,比上年增产89亿斤,增长3.3%。五是收入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
 
发展态势稳中向好,主要有“五好”:一是回升势头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终止了持续回落的态势。5、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实际增长10.2%和10.6%,分别比上月加快0.3和0.4个百分点。6月份,出口总额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增长2.1%。二是房地产销售转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9%,为2014年以来首次正增长。三是经济结构趋好,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国民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贡献率为60%。四是经济运行质量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五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好,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9.4%,注册资本增长43%。
 
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企稳基础尚不牢固,下行压力仍较大。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传统行业多年积累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偏低。在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条件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40个月同比下降。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问题突出。受产品价格下跌、销售放缓、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企业利润增长放缓。三是局部地区和部分领域稳增长压力加大。在总体偏紧的市场环境下,部分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抗风险能力低,经济出现了持续下滑。部分地方财政增收困难,就业压力也有所加大。
 
网民有疑问,用全面辩证观点释疑解惑
 
上半年,我国经济表现比外界预期好,但一些网民和外界分析跟唱反调,质疑官方数据的可信度。对此,新华社发表评论称,“数据面前,那些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不攻自破”。央视新闻联播也引述李克强总理7月16日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表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市场有稳定预期,保持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确,稳中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主旋律。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需要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不能把眼光仅盯在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上,既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中国经济依旧承压,更要看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等显著特征所释放的积极信号。
 
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合理区间。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与发达经济体增速变化轨迹相比,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2014年我国GDP增长7.4%,今年一季度增长7%。与过去多年的两位数增长速度相比,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换挡”,但无论从国际横向比较还是从历史纵向上看,7.4%或7%的增速都不算低,既有继续处于合理区间的“面子”,也有各项民生指标稳定增长的“里子”,主要体现为老百姓“有活干、有钱挣”。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新动力正在积聚。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大刀阔斧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目前,21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实施,各类创业集聚区、创客中心、服务平台蓬勃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加快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正在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推动经济成长的新动力正在加快孕育。
 
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但具有强有力的政策效应支撑。从财政政策看,上半年,国家出台了包括下达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和置换债券发行额度、实施7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等在内的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下半年,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功能有所恢复等,已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有望加快,加上新项目的开工,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带动全部投资增速的企稳回升。从货币政策看,上半年,央行2次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3次实施定向降准,3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持了流动性充裕。从区域发展看,继推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战略后,东北地区的发展也被纳入了最高领导人谋篇布局的视野之中。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上半年重庆和贵州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江西、湖南、安徽经济增速也处在全国前列,形成较大的回旋空间。
 
北京上海翻身仗:新常态下的新样本
 
在进入新常态后的这次全方位压力测试中,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北京上海在一季度双双进入“速6”新低后,二季度增速回升,均实现了上半年7.0%的增速,可谓打了一场翻身仗。他们的结构性指标也颇为相似:一产增加值继续下降,三产比重继续提升,特别是高端化的产业体系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表明,京沪两地立足大力推动转型创新的发展理念,为全国经济转型跨越提供了新样本。
 
为破除“城市病”和“大而全”产业发展模式弊端,北京正在坚定地走产业疏解和协同发展之路。上半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以上,关停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185家,退出市场60家。但经济发展势头不仅没有萎缩,而且重回“7时代”,呈现出稳中向好、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不坐等观望,而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瞄准产业高端,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上半年,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等六大技术领域成为经济增长的绝对发动机,互联网、大数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3%。
 
致力于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上半年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健康,态势向好。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专门刊发深度文章,解读上海市这次的“逆袭”。一是质效提升,新动力逐步接棒;二是多招并举,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砥砺奋进谋新篇。数据显示,随着支付宝总部落户浦东,腾讯在上海启动创业基地,携程、沪江、汇付天下等本土企业保持细分市场领先优势,今年前5月上海互联网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已经分别实现了32.6%和61.1%的高速增长。另外,科创中心建设吸引着创业者和风投聚集上海,1-5月全市新设企业数增长12.1%,新增注册资本增长73.2%,新增就业岗位34.18万个,超过3500名青年大学生在政策扶持下成功创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自贸区的先发优势和示范效应已经得到体现。上半年全市合同外资341.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目前,上海正处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关头。市委书记韩正在刚闭幕的上海市委九次全会上强调,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突破性关键政策要及时尽快落地;重要的激励创新政策要让创新主体拿得到、让干事做活的创新主体获益。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