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以全域创新开启一个处处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时代。理顺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优化创新的政策和环境,激活创新的资源和要素,再造创新的模式和文化,让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重塑产业与技术,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技术革命的新趋势,在全域创新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在全域创新中开启新的增长周期。

全域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演进的新趋势,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导向。推进全域创新,需要新理论和新实践加以丰富完善,要有系统思维、全局规划、总体统筹,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全社会的全域创新新格局。

 

全域创新理论的提出

全域创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全面创新、协同创新为基础,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进行全方位整合、系统化配置的创新驱动新战略。全域创新的重点是提升全区域创新能力、拓展全要素创新空间、提高全产业创新价值、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全域创新是基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具体实践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对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型,是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全域创新就是创新驱动理论的创新,基本要义是打造全面创新和协同创新相互作用的“磁力场”,实现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高效聚集、整合与配置,并由此形成全域创新的理论模型(见图)。

 全域创新的“域”不只是单指地域空间,而是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场”,是一种多维的场域。有鉴于此,推进全域创新并不是单指区域空间一个维度,还包括创新要素、创新链条、创人群等多个维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域创新理论要求破除求全迷思,强调区域全覆盖,要求每一个地区都要融入全区域创新体系,但并不要求所有地区齐头并进,不追求全域同质同步创新,而是注重全域创新中各地区、节点之间的差异化和特色化,鼓励各地区走差异化创新之路,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同时,全域创新更强调创新的机制、政策和环境,强调创新资源和要素的空间规划。因此,它是一种有组织的全社会创新总动员,必须建立相应的顶层设计、协同平台、推进路径、评价机制等,形成全域创新的推进工作体系。

 

全域创新的实践路径

全域创新是一项宏大的创新实践,是我国新阶段创新驱动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创新的本质是全域创新革命。全域创新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协同、共享和泛在。因此,它所追求的,不再是个别区域、个别产业、个别单位、个别企业、个别人群的单打独斗式的创新,而是全区域、全要素、全链条、全社会的系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全区域协同。必须把协同创新摆在区域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这是全域创新的最根本要求,也是“全域”的最突出特征。从全国和各个地区的情况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存在较大差距,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但创新驱动既需要梯次发展,更需要反梯次跨越,但无论哪种路径,都必须加强协同创新发展,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形成创新人才云集、创新要素丰足、创新载体发达、创新氛围浓郁的优势。

全要素配置。全域创新的核心是高效配置创新资源,目标是实现创新要素配置全域化,形成聚集全要素创新的“磁力场”。从制度供给的改革中找到突破口,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继续提高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投入水平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技能、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非生产要素投入,真正实现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尤其要解决解决科技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建立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更加重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更多通过线上聚集优质创新创业项目、相关政策、资本等资源,整合全域创新创业资源,做好线上线下创新创业综合服务。

全链条融合。全域创新具有链条化的特性,反映科技成果从创意的产生到商业化生产销售整个过程链状结构,是从更多围绕研发环节拓展为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创新。要从创新活动的全链条出发进行全域创新总体规划,避免创新链条的割裂、破碎,加快延伸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完善组织链,优化资金链,建设政府服务链,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深度整合创新驱动既有政策,通过准确的导向机制和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耦合协同。要实现创新链与资金链的对接融合,让金融链助推创新链,让创新链激活金融链,同时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对接融合,让创新提升产业、发展产业,让产业召唤创新、促进创新,让创新和产业在时间轴上永远竞相攀升。

全方位保障。强化全域创新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促进创新链与政策链的无缝对接,形成立体化的促进创新的政策体系,让政策更好地引导创新、服务创新,建立创新政策协调审查机制,开展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协同性和冲突性审查,清理有违创新、阻碍创新的政策条款,有效避免创新政策与法律冲突、方向偏差、政策互斥、措施矛盾等现象,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效率和促进作用,形成高效的创新政策体系。针对当前存在的行政干预过多、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相关制度规章不够合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畅等问题,迫切需要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不断完善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松绑撑腰。尤其要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大力发展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等业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网络,加大信息开放和共享力度。

全社会动员。人是全域创新的域内最活跃的因素,全社会动员是全域创新的最根本动力,“把13亿多人的需求释放出来,通过发挥9亿多劳动力、1.5亿多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使我国发展更多依靠人力资源的优势”。全域创新背景下,创新不再是科研人员的专利,必须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全社会创新创业转变,这是全域创新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创新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创新蔚然成风,创客群体不断壮大,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投资大幅增长,成为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创新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社会创新已实现主体多元化,“精英”创业联动创新,“草根”创业带动就业。顺应这种趋势,要进一步在全域空间上扩大和延伸众多的创客空间,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激发大众创新热情,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空间。

 

完善全域创新的推进机制

全域创新是一种新的创新改革平台和载体,需要从顶层设计、扶持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全域创新治理体系。

做好全域创新的科学规划。全域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比传统创新发展的体制设计要求更高,要从战略高度编制全域创新规划、实施方案。更加体现全域创新在引领区域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把全域创新融入创新驱动规划的各个方面,形成主动对接多规合一的创新驱动发展规划体系。

构建推动全域创新的领导机制。建立从全局谋划和推进、有效整合区域资源、统筹推进全域创新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加强对全域创新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依托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全域创新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等领导机制,负责全域创新的组织实施,制定全域创新工作方案,并对全域创新进行战略研究,探索全域创新运行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和模型。同时,设立全域创新示范区,探索突出本地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建立全域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全域创新的特点,拓展创新测算范围,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按照全域创新的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将全域创新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完善领导全域创新目标责任制,把提高全域创新能力的成效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建立一套可量化、可监测、可考评的全域创新质效考评指标体系。

 

 

 

 

 

 

 

 

(注:原文4500字,已收入中国政务信息网·地方领导文库,投稿邮箱:bjb@ccgov.org.cn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