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山西省正处于经济步入合理区间的重要节点,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力阶段,处于全面走向“大治”的关键时期,正以新的姿态走向振兴崛起。越是经济增速加快,越要自觉推动转型发展,增强抓生态环保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旗帜鲜明抓转型,顺势而为“断舍离”,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培育创新改革新动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新优势。

实现“开门红”,山西一改经济断崖式下滑、官场塌方式腐败留给人们的印象,以首季经济增长6.1%的成绩画出一条久违的“微笑曲线”,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为此,《人民日报》5月3日在头版头条对山西优化政治生态、提升发展状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进行了长篇报道。然而,越是经济向好,越要保持清醒,越是乐观欣喜之声迭起,越要保持冷静。破解“一煤独大”、破除“一股独大”、治理“塌方式”腐败,并非一蹴而就,实现产业、改革、吏治大突围,在推动转型升级中走出新路径,还需要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产业突围:破解“一煤独大”培育新动能
 
深陷“一煤独大”的资源型困局,近年来山西经济遭遇“断崖式”下滑。从2016年上半年的3.4%,到去年底的4.5%,到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连上三个台阶,终于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与全国只差0.8个百分点,这样的成绩单,对于在经济转型处于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的山西,实属不易。
 
站在历史的维度看,煤成就了山西,也耽误了山西。60多年来,山西累计产煤140多亿吨,“煤焦冶电”等煤系产业企业长期占据经济主导地位。“一煤独大”导致山西产业结构畸重,挤掉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扭曲了发展机制、恶化了发展环境,而现阶段更是出现了市场失灵、陷阱重重等内源性危机。山西经济的几番起起伏伏、跌宕波折,都是因为煤炭行情高涨,不愿转型;行情低迷,无力转型;行情适中,不急转型,在“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中循环往复、无力自拔。
 
破解“一煤独大”格局实现转型发展。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当前煤炭市场有所回暖,无论煤价如何变化,决不能动摇转型的决心,必须彻底丢掉再现煤炭十年黄金期的幻想。而省长楼阳生更直接了当:“因煤而困”本质上讲是因创新不足而困;煤躺在地底下,乱你什么?是人乱煤,不是煤乱人!主政者的清醒,对脱煤发展的决心,让山西真正开始从煤以外寻找战略支撑点,主动转型、创新转型、深度转型、全面转型。一方面,搭平台,把开发区扩区升级作为转型的关键之举,率先探索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升格新机制。同时,拿出2%左右的国土面积布局开发区,5到10年形成“一市一国家级开发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的格局,2020年开发区创造的增加值要占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5%以上。另一方面,壮实体,大力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具有鲜明省情特点的支撑多元、布局合理、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起。与“煤”字说再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汲取历史教训,要常忆伤疤记住疼。但从地市领导的情况看,“煤思维”还是主流和主导。以去年网红一时的某市委书记为例,洋洋洒洒数千字的讲话,只字不提压产能,说的还是如何加快煤炭产业和重化工产业发展,对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理解贯彻很不到位。对于山西来说,去煤先“洗脑”,警惕低端产能死灰复燃,不能对去产能打马虎眼。更要斩钉截铁处置“僵尸企业”,让“僵尸”入土为安,坚决拔掉“输液管”和“呼吸机”。
 
改革突围: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山西当前与全国其他省份的差距,说到底是改革的差距。为此,山西喊出要让改革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口号,改革动作之大前所未有。
 
山西国企改革明显滞后。山西省的国资国企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国资国企改革零碎性、浅表性、短期性特征明显,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股权结构单一,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省属22家国有企业中19家仍然是国有独资,个别企业仍未完成公司制改造;18家省属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省属国企持股平均比例达到了44.18%。
 
民营经济“补课”和“赶考”的任务更重。以今年2月9日“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议”为标志,山西全面启动国企改革。目前,涉及“国企股权改革”“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僵尸企业出清”以及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等深度改革已是多箭齐发。但与此同时,民营经济发展还是个“短板”,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全国平均60%,山西省只有54%。中小企业户数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和64.4%。与中部其他五省和周边省份相比,全省中小企业户数、经济总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户数也排在末位。虽然早在2015年就推出重点扶持民营企业群,今年还将着力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但总体来看,民营经济仍然处在夹缝之中,空间和环境并未根本改善。接下来,必须把民企发展与国企改革结合起来,“双剑合璧”,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打开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通道。
 
吏治突围:治理“塌方式”腐败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针对官场遇塌方式腐败,山西着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奋勇争先、担当作为的环境。《人民日报》5月3日头版刊发报道并配发长篇通讯,对山西省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答卷、落实新发展理念、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经济呈现持续向好态势进行了集中报道。可以说,山西的这届班子是个谋事干事的班子。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狠抓效能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努力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
 
针对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山西在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推动经济稳步向好两手上发狠力、用狠劲。新调整后的省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党的建设呈现新气象。今年3月30日,山西作为全国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全部挂牌运行,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同时,出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合理容错“三个办法”。省政府建立了“13710”工作制度,实现了重大决策、重要部署的建档立卡、实时跟进、动态跟踪、催办督办和省、市、省直部门的互联互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转折已经出现,态势全面向好,但真正实现大突围,还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升治晋理政新境界,围绕“五个一”战略找到全面突围新路径:
 
制定一部推进转型升级的促进法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以法治化的思维推进转型升级发展战略,避免陷入“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尽快研究制定《山西省推进转型升级条例》,将彻底脱煤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纳入法治化轨道,防止旧势力卷土重来、旧产能死灰复燃。
 
打造一个优化政治生态的示范区。遵循中央提出的在全面从严治党、在纪律规矩上“先走一步”的要求,山西应在全国率先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先发区,在已经启动的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拿出高质量的“样品”的基础上,还要在健全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的长效机制,在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上,在探索运用“四种形态”治病救人上,在选人用人制度上“先走一步”,为干事、容错和执行落实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争创一个内陆自贸试验区。按照省委提出的“努力使更多改革事项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要求,以转型综改试验区为战略平台,对标发达地区、鼓励基层探索,主动对接和复制上海、广东、河南等自贸区改革成果,并积极申请创办山西自贸试验区。
 
创建一个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转型示范区。拥有巨大且实力雄厚制造业基础,加之煤电能源充足富集等诸多有利条件,山西应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转型的全面落地,以大数据和“互联网+”为先导,以“智慧山西”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核心。要大力支持钢城煤城打造“双创”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等高端智能设备。支持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
 
建好一个省会城市群。山西经济弱,弱在少了一个领头羊,缺乏一个增长极,没有一个火车头。与中部其他省份的省会城市群相比,省城太原规模、体量以及引擎作用严重不足。要举全省之力打造省会城市群,实施规划同筹、制度同构、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教同兴、交通同网、设施同布、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同时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京津冀地区产业协同,在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高位对接中做大做强省会城市群。
 
(想了解更多信息的朋友请点击我们的《领导决策信息》周刊官方网站:中政网http://www.ccgov.com.cn)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