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 在“四个全面”的基础上,还应同步推进全面创新创业战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x”为引擎,推进互联网和大数据与各行业、各产业相互融合,进一步解放和提高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与革命,开启全面创新创业的新时代。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们必须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共舞,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相互激荡,掀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的新高潮。
 
以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桥头堡,打造全面创新创业高地
 
目前,北京、上海、湖北、湖南、深圳等地纷纷提出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为制高点,建立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其中,上海市的定位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则瞄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是以创新链为纽带融合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等高端要素,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大对高端人才、机构、成果、平台、资金的引进吸纳力度,加速高端优质资源集聚融合,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现代产业体系。
 
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清除各种障碍,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突破创新链阻断瓶颈,打造完备的政府服务体系。要着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针对企业创新投资难、群众创业难、科技成果转化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加大涉及投资、创新创业、生产经营、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行政审批清理力度。在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同时,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促进技术类无形资产交易,探索知识产权资本化交易,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创新、激励创新创业人才等一批配套政策文件,打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
 
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政府科技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消除政府条块分割、分钱分物的管理体制弊端。必须明确主战场在哪里、着力点和关键是什么,基本方式方法有哪些,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从何而来。必须认识到,创新不是管出来的,而是放出来的。企业和一切创新主体的感受、各类创新人才能否真正集聚,这是一个地区和城市是否拥有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的根本评价标准。
 
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既要关注和服务好关键少数人才,也要关注大量草根创业创新人才,使蕴藏在草根之中的未来“大家”不断涌现,真正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科技型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加快形成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计划选拔机制,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
 
大力扶持众创空间发展。探索促进万众创新的孵化机制,加快各类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构建众创空间,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运营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载体,重视和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创业者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围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链,集聚域内外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前瞻性技术和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由政府引导,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制造业是创新驱动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和地区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刚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始终贯穿一个主题,就是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一场新的“中国智造”高潮和发展契机已经到来。
 
加快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抢占“智造”制高点。马桶盖、电饭煲……中国游客海外抢购潮,让中国制造业一次次处在尴尬境地。中国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并行发展的阶段,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大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处于以初级或局部应用为主的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应将智能制造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布局。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进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让老树开出新花。同时,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智能核心装置的深度应用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提升制造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让新芽长成大树,做大做强高端产业。
 
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行动,打造智能制造工程。借鉴美国“创新+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管理+人才开发”的工业互联网推进战略思路,在技术研发、应用集成、服务等方面选取有优势、有需求、有潜力的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结合的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与国内其他重点地区领先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打造智能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智能企业,培养一批知识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建立地方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以大数据为创新资源,从“互联网+”到“大数据x”
 
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大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最具价值的宝藏之一。某种程度上说,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未来。未来,我们应加快培育发展数据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不断加快数据集聚、数据融通、数据应用,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面向电子商务、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商贸零售、金融、电信、能源、传媒等数据量大的行业领域,大力开展数据开发和交易,推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将数据资源产品化、商业化。积极支持数据分析能力强和数据资源丰富的企业,探索“大数据工厂”“大数据超市”“数据试验工场”等新模式、新业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将大数据打造成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应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管好公共权力、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公职人员,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服务的管理机制,推进管理型政府向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转变。
 
搭建大数据发展平台。建立健全各类别、各行业数据资源服务及交易体系,深化信息服务能力,强化与公共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共享能力,明确数据资源开放等级,形成数据资源开发目录,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使用,建设大数据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数据资源在平台上的高效、合理交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专业服务机构,整合地区各项资源,提供人才中介、人才测评、软件开发、市场推广、投融资、培训及认证等公共服务。创新智力平台,聚集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决策者,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通过加强大数据发展的研究和咨询。
“大数据x”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一轮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经济和社会的深度融合使得我们从过去数据的稀有性走向了极大的丰富,也不断引发着数据的爆炸,它在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带来深刻变革的同时,也正在重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格局。如果说“互联网+”是提升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的话,那么“大数据x”就是将这种经济发展新形态的效用以“x”的方式实现最大化。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变化,更大程度上带来的是结构变化、质的飞跃。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