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改革当前,总书记很急,总理更急——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小组第三次会议强调,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而从5月底开始,中国政府网便反复出现李克强总理对自己上任以来部署政策措施未能有效落实的警告,从“在座的各部委,国务院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了没有?”到在最近一次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进一步提出,要“打通贯彻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力破‘中梗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更是印证了日前媒体关于李克强为“政令不出中南海”而怒拍桌子的传闻。一“急”一“怒”之间,折射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动“真”碰“硬”刻不容缓的大形势。

动“真”,就是要破除利益固化的籓篱。改革低垂的果实早已摘完,要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奶酪。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简政放权到“金融十条”,再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到“新国九条”等。但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经过五级政府的下达,地方老百姓感受不大,诸多政策并没有一一落到实处。为什么?就是因为涉及很多地方和部门的利益,某些地方官员不愿作为,导致有政策无执行;选择性执行,对自身有利益的就执行,无利益的则不作为;出于局部利益考量,有意无意抵制某些政策的执行。庸政与懒政的背后,是体制机制改革的滞后。作为民间谈资,“政令不出中南海”之说由来已久,但现在,警告已经迅即转化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督查。国务院八个督查组已分赴有关部门、单位和部分省(区、市)对国务院下颁的民生政策措施的推行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当然,督查还只是一个局部,协调不同利益诉求、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更需要改革者必须担得起责任、顶得住压力。

碰“硬”,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改革不是锦上添花,而是要打破常规、动真碰硬,尤其是要直面深刻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调整。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去年以来,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极大减少了权力寻租空间,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目的之一就是清除“为官乱为”,把权力关进“笼子”。但关进“笼子”后的“钥匙”掌握在谁的手里?浙江省省长李强曾讲到,表面上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大大减少,但实际上有的部门把相当部分的行政权力转化为可以直接与行政相对人发生关系的指导、监督、检查等权力,就好比把这些权力“放在笼子”里,笼子的钥匙又在自己手中,想用的时候可以随时拿出来,既有“面子”,也有“里子”。为此,改革要碰“硬”,不仅要把权力关进“笼子”,也要把“钥匙”放到法治的笼子。

动“真”碰“硬”,就是要让百姓得实惠。宏伟的战略构想,要变成实实在在的普惠民生的政策措施、虑及长远的制度构建。只有让人民得到实惠的改革才是“真”改革;只有让人民得到实惠的改革才是改革的“硬道理”。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