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季度经济增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好于预期,可谓开了个好头。但是,受内外因素交织影响,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才能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不竭动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创造“中国奇迹”,才能让世界不断为中国赞叹。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来了“开门红”,增长实现超出预期的6.9%,成为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季度增长,整体上划出一条平稳的上扬曲线,区域经济也展现出近年少有的“颜值”和“气质”,工业经济强势回升,进出口迎表现强劲,就业物价双双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效,实体经济“体质”增强,释放经济企稳向好的积极信号。

颜值高气质好,破解中国经济“开门红”密码

在全球经济总体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一季度能够取得6.9%的“开门红”实属不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表现“稳”,而且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有更大的“进”,展现出较高“颜值”和较好“气质”。

从增速变化看,已在“L”型底部形成企稳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正在企稳;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了16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97%,创下了近年来新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0%,比同期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过去12个月内首次跑赢GDP增速。

从需求侧看,“三驾马车”动力有所增强。首先看投资,去年是逐月下行,但是今年首季最为抢眼,制造业投资增长5.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6%,房地产投资也增长了9.1%。其次看消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2个百分点,资本的贡献率不足20%,明显下降了。再次看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同比增长10.3%,特别是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较快,有效呼应了中国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要。

从供给侧看,“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去产能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个百分点。去杠杆方面,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前两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同比减少0.28元。去库存方面,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6.4%,降幅比上年末扩大3.2个百分点。补短板方面,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公共设施管理、农业等领域投资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

从新动能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茁壮成长。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3.5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5.1%、51.2%、25.5%和18.8%,分享经济广泛渗透,跨境电商、共享单车、智能家庭、在线医疗等新服务模式方兴未艾。

区域经济全线飘红,辽宁山西塌陷地区开始突围

“几家欢乐几家愁”。权威人士曾在前年和去年连续三篇在《人民日报》问答中多次借此来诠释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现象。令人欣慰的是,距离权威人士的判断时间过去一年多,区域经济发展在今年一季度就发生深刻变化,不论是长三角、京津冀、东南四省、中部地区,还是东三省和西北、西南地区,经济数据全线飘红,一季度22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辽宁增速由负转正,经济塌陷地区表现着实让人意外。

全线飘红,22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四个省份突破万亿。从GDP增速来看,除了22个省区市高于全国平均,还有3个超过10%,分别为西藏11%,重庆10.5%和贵州10.2%。三地都属于中国西部地区,目前稳定居经济增速“第一梯队”。其中,西藏在2016年一季度增速追平重庆后,首次反超,超出重庆0.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榜首。具体看,重庆在其“6+1”支柱产业中,电子制造业表现最为突出,增幅达到31.6%。贵州继续发挥其新兴产业优势,比如,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0.5%,集成电路和平板电脑等产品分别增长151.3%和85.1%。再从GDP体量看,江苏、山东、广东和浙江四个省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浙江今年首次加入“万亿俱乐部”。

集体突围,辽宁山西迎头赶上。2.4%、5.9%、6.1%——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一季度经济增速同向发力,标志着东北形成了企稳向上的好势头。特别是作为东北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辽宁在经历了去年的负增长后,今年经济全面回升,第一产业由负转正,从-4.6%至0.6%。第二产业虽然仍然下降,但降幅收窄,从-7.9%至-4.3%,第三产业从2.4%增长至7.1%。对此,《辽宁日报》头版头条用了“来之不易的2.4%”这一大标题,称“2017年是辽宁经济发展逐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的转折之年,良好开局让我们倍感振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一季度GDP增速表现十分抢眼,上涨6.1%,同比提高了3.1个百分点,与全国一季度6.9%的增速只差0.8个百分点,终于画出一条久违的“微笑曲线”。对此,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分析一季度全省经济形势时指出,全省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季好于一季,实现了年初提出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5%左右的目标,标志着全省经济已经走出了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山西:优化政治生态 提升发展状态”为题报道,山西的制度优势正转化为治理效能,经济已经扭转困难局面。去年下半年以来,省级层面出台20个改革类制度性文件,涉及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煤炭去产能、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终于实现了绝地反击。

风险犹存,谨防金融风险、避免重陷转型怪圈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稳增长和促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在逆势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巩固持续向好态势仍然面临诸多考验,不能对个别季度运行良好盲目乐观,要正视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的严峻挑战,清醒认识投资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滞后、实体企业生存压力依然很大等困难和问题。对于全年经济工作,要防微杜渐、忧在未萌,抓住经济回暖这个难得的时间窗口,积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结构培育新动能,全力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

谨防金融风险显性化,守住系统性风险关口。尽管一季度全国不良贷款增速放缓,不良贷款率也在下降,但近年来企业杠杆率大幅攀升,影子银行规模过于庞大,信贷资金大多进入房地产与收益较低、期限较长的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民间集资与P2P等游离于监管之外,汇率政策缺乏灵活性等都成了金融系统潜在的风险点。对此,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防控金融风险,加强监管协调,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当天,中央政治局又以“金融安全”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这是十八大以来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主题进行集体学习,罕见地将维护金融安全提到国家战略高度,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近段时间,一行三会发文、喊话,严厉打击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直指金融乱象和市场漏洞,严防金融风险扩大化。接下来,各地要按照4月21日中国银监会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的要求,主动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手段堵塞漏洞,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案件高发势头。

警惕转型陷阱,彻底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一季度,山西、辽宁、陕西等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实现大幅上涨,其中肯定有煤价之功,得益于市场供需关系改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随之带来的问题是,要防止在当前煤炭、钢铁价格回升时,重新陷入以往“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在这方面,山西是有教训的。虽然对于山西“一煤独大”的结构性问题,国家层面早就有预见和战略要求,但山西屡次转型都没有“未跳出以煤为核心的产业”、没有根本上改变高度依赖煤的局面,基调仍是“以煤为基”,难以避免地造成了下行势能对上行动能、“大块头”疲软对“小个子”活跃的对冲。错过“十二五”时期,但绝不能再次错过“十三五”时期。针对外界对于“煤价回暖之下山西会否退回老路”的疑虑,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在近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明确,要深刻汲取历史教训,不能伤疤好了就忘了痛,要常忆伤疤记住疼。打破固有的路径依赖,摒弃“山西发展还得靠煤价”的肤浅认识,跳出“市场好时无暇调整、市场差时无力调整”的怪圈。

话题:



0

推荐

武建忠

武建忠

27篇文章 6年前更新

《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总编辑,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决策方法》一书。在国内首创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倡导并构建“中国领导决策信息系统”,将战略研究和信息传播相结合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全新体系,开创了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设的崭新模式。编著有《新改革经济学》《社会管理蓝皮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领导干部读本》等,主编出版《中国国情报告》、《中国国策报告》、《中国国力报告》等专著50多部。

文章